六位政协委员接受集体采访 谈推进教育改革

2010年03月11日 来源:人民网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澳门报道记者]:我注意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正在征求意见,我也从有关方面获悉,自从2004年世界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揭牌以来,目前全球88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两百余所孔子学院,但是当我们在大力向西方国家推崇我们中国文化的同时,国内教育却越来越西方化,语言文字的使用处于无序状态,有些高校自主招生甚至取消语文考试令人非常担忧。前俄罗斯总统普京称俄语夹杂外语属于流氓语言,我们母语汉语是有雅言的传统,选自《论语》,意思就是说孔子说话使用的是当时的普通话,而并不是方言,也就是雅正的书面而不是粗俗的口语。但当今我们的语文正好背离了这种传统,像中文刊物夹杂外文,港澳刊物夹杂方言,一些新词新语层出不穷。随着一些文艺作品甚至以一些丑陋低俗的文化为美,一些媒体和广告商随意利用一些文字游戏曲解成语,已经严重影响到九零后的语言功底的水平,重视学校的语文教育,发展媒体的示范作用,建立起整个社会对语言文字正解使用的评价体系,如何净化中国语言,请问两位专家型校长有何高见,为中国政府支招,谢谢主持人。 [15:46]

  [柯杨]:首先我不是一个语文方面的专家,我是学医的,但是我很同意你的观点,中国的文化传统博大精深,其中一个就是在语言上面,是有特别精深的传统的,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是由全社会重视的。同时,在我们的教育里尤其是应该加强的。据我所知,在我们北京大学,这方面实际上是没有削减这方面教育的,北京大学的文科是很强的。我是负责医学教育方面,在我们自主招生的时候,我们特别强调语文,在面试的时候,我们也特别强调学生的一种很好的表达能力,因为医学这个职业的要求,不光是要学医学的知识和技术,我们觉得我们这个职业也是非常需要这种语言表达能力的。 [15:48]

  [柯杨]:所以,从我们自己办学的感觉来说,我们没有觉得我们应该削弱这方面的教育,所以从这一点我对你的观点表示赞同,同时你提得很对,我们教育部都应该更加关心这方面的发展,也收集一些资料,了解一些情况,然后利用我们的权利,给政府提出更好的建议。 [15:48]

  [钟秉林]:我也很同意你的观点,在我们大胆学习借鉴国外一些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的时候,要注意能够继承,并且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精髓,尤其是我们的母语要用好。我有体会,我们的学生在作作文,写英文摘要的时候,写得不好要重写,后来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问题不在英语水平,而是在于中文水平,翻过来中文都不是不太通顺的。所以现在一些大学都开出了大学语文。另外一个问题,在中学里一定不要偏科,有些基础该在中学打好的,一定要在中学打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应该协调起来把这个问题做好。 [15:49]

  [钟秉林]:第二个问题,关于有些学校自主招生的时候不考语文,我觉得这是两回事。因为据我了解,现在自主招生也好,联考也好都有一些底线,都要参加全国的高考,只不过拿到他自己的自主招生考试或者联考的证书之后,可以在高考的分数线上降分录取,十分、二十分、三十分,从这个角度来讲,后面他还要参加高考,高考有语文,是必考的课,学校考不考,学校自主招生,应该给大家更宽松的环境,让大家试一试。 [15:50]

  [宁夏电视台记者]:我想问一下孙委员,我知道你今年的提案里有一个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到农村去,我不知道这与以前的毛主席说的知识青年到农村是不是一样的?再一个,问一下你个人的经历,你有没有到农村去受过苦的经历?谢谢。 [15:50]

  [孙珩超]:第一个问题,我个人理解,与过去毛主席提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当年毛主席当年提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实质上后面没有很多配套政策,把人家城市的青年放到农村去,配套返回的机制和政策都没有跟上,去了以后,呆了好多年,甚至回不来,这是不对的。现在咱们社会发展到这个份上,改革开放三十年了,社会的各种保障机制、就业机制,包括其他的通道都已经打通了。因此,我主张大学生毕业以后,自愿自觉地到农村去,进行支教活动。 [15:51]

  [孙珩超]:在国家招考公务员和其他岗位,以及将来享受社会保险和其他方面的待遇上,把大学生支教的经历作为一个优惠条件,这样提倡的话,既缓解了大学生毕业以后就业的压力,也实际上不断地把自己的新知识、新思想传播到农村去,对我们党中央提出的加强新农村的建设、改变农村面貌,实现城乡统筹一体化是有极大的好处,所以和过去的精神是一致的,但是措施和方法要改变,不能像过去那样。至于我本人,我来自农村、长在农村,这个感受非常深了。谢谢。 [15:52]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