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11两会:高等教育领域最值得关注的问题
2011年03月04日
来源:现代教育报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热点三:自主招生
自主招生制度始于2003年,首先是在22所大学进行试点。从2009年北大校长推荐制成为焦点,到今年“北约”“华约”“卓越联盟”三足鼎立,自主招生受到公众的空前关注。“自招”之战愈演愈烈,现如今已经有80所大学在实行。自主招生作为高考改革的突破口,颇受推崇,却也非议不断。有人说,重点大学进行自主招生联考,可以不拘一格选人才,是对现有高考体制的有效改革和补充。但同时也有人担心,多次联考让学生四处奔波,加重了学生负担,甚至可能形成新的教育不公。那么,自主招生的本来目的到底是什么?自主招生的公平性如何保证?有专家指出,未能摆脱与统一高考、集中录取的嫁接,是当前自主招生制度的最大缺憾。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近日发表了《对自主招生与高考改革的再思考》一文,再次指称现有自主招生不够科学。
柯炳生(中国农业大学校长):
用“统分结合”的思路来解决问题
疑问并不是针对自主招生的理念,不是否定高校的自主招生权力,更不是反对自主招生所要实现的目标,而是认为现在的做法不能够有效实现所宣称的目标。
自主招生有一个基本假定:高考成绩不足以反映出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有的学生是高分低能,有的则是低分高能。分数与能力绝对是正相关的,说分数不能够充分反映能力,仅就很少数人而言是正确的。
关于自主招生“掐尖”的说法,在有80所学校都自主招生的情况下,最终效果实际上是相互抵消掉了的。事实上,以往通过自主招生锁定的学生中,有三分之一是低分(低于学校的普通录取分数线)录进来的,所以,实际效果可能不是“掐尖”,而是“拔苗”。
要用“统分结合”的思路来解决问题。“统,是指全国统一笔试(相当于全国自主招生的统一大联盟);分,是指以各个学校的各个专业为基本单位。分的关键,在于面试一定要以专业(或相近专业类别)为单位,这样才合理。可以在每年寒假举行全国统一的笔试,作为自主招生的初试选拔基础。考生可自由报名参加,学校按自定的专业要求进行差额面试。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学信网官方微信
扫一扫,关注学信网
微信号:chsi_chesicc
微信号:chsi_chesicc
高考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