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会诊”去行政化 须淡化“官本位”

2010年03月12日 来源:政协委员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聚焦】“无级别”须淡化“官本位”

  -本报记者 车辉 赵福中 徐福平

  高校去行政化成为今年两会教育界别政协委员的一个热门话题。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对于教授治校,维护学术权力优先的原则大多数政协委员都非常赞同,但表示去行政化绝非易事,不能简单化。

  “什么事情都讲级别真的很怪”

  “现在咱们什么事情都讲级别真的很怪,甚至都出现了所谓的处级‘和尚’。”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高校行政化具有不好的导向,虽然身为校长,他觉得自己还是最看重教授这样的一个称谓。“我首先是一个教授,然后才是校长。学校如果行政化严重的话就会没有活力,扼杀创新。”

  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一直大力呼吁高校去行政化,“高校去行政化已成为国家意志。不去行政化,教育改革其它措施都是隔靴搔痒。”

  他认为行政化的严重后果是滋生浮躁,在学校里形成不利于学术发展的价值导向。“如果中国的大学都这么行政化,就没有希望,学术在衰退,那还谈什么诺贝尔奖,还谈什么大师。是什么使学术衰退,就是因为每个人都去追求行政权力了,讨好行政权力去了,就没有人坐下来兢兢业业地做学问。”

  在高校多年的他深知学校行政化之弊,他对记者举例说,比如一个科研项目,决定经费划拨的不是教授,行政领导具有很大权力。“即使为了在学校里拥有更多的学术资源,学者们也要拼命去当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就丧失了学术精神,当上了官,又没有精力投入研究。这是个大问题。”

  钟秉林认为大学就是大学,绝对不能成为衙门,如果形成平等自由的学术辩论氛围就要去行政化。

  去行政化实质在于去“官本位”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学校认为大学是一个学术组织,不应被行政干预太多,高校确实需要“去行政化”。

  在顾秉林看来,“去行政化”在外部涉及“学校”与政府、社会的关系,内部涉及“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关系。

  顾秉林表示,学校内部的行政化主要是受官本位的影响太重,这不是办法的问题,这是一个观念问题。有些时候处长们会影响着太多的学术资源,有些地方的学校甚至在学校里安排退休干部,这对学校的行政化管理影响太大。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