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热议我国高校如何转变行政化倾向
2010年03月09日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高校管理更应强调学术为本
“学校内部也有转变行政管理模式的要求。”曾经在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留过学的夏之宁说,该校最高决策机关,1/3是学生,1/3是教授,1/3是行政管理和其他人员,这些人决定学校的大政方针。“上课的事,听学生的;学术的事,听教授的。”
“在我国高校,没有几所学校能做到让学生、教师广泛参与各项事务。”夏之宁说,“此外,高校行政管理太过全面,多数大学学术委员会和教授的作用发挥得并不充分。”
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说:“在大学里,学术的事情应该充分尊重教授的意见,应该充分尊重学术委员会的权力。”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原校长克拉克·克尔博士曾经说,大学的学术管理是一个建立在同意而不是在命令的基础上的制度。谢维和说:“这句话点明了大学办学和管理的重要特征,它对于提醒我们避免大学的行政化非常有意义。”
“我们所说的‘去行政化’,不是说不要正常的行政管理,而是要抛弃官僚习气。”饶子和坦言,“当初国家给大学定行政级别,是希望全社会都能认识到大学的重要性和地位。”
回想起创建南开大学的一代教育家张伯苓时,饶子和说:“张先生什么行政级别都没有,但是丝毫没有影响他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崇高地位。我一直认为,校长应该成为职业化的校长,向成为教育家的目标努力。”
“当然,从学校内部讲,要强化学生和教授的话语权。这两个群体的话语权强了,行政化倾向就会弱化,这也是符合和适应教育培养人的使命和责任的。”饶子和意味深长地说。
《中国教育报》2010年3月9日第2版
上一页 [1] [2] 3 |

学信网官方微信
扫一扫,关注学信网
微信号:chsi_chesicc
微信号:chsi_chesicc
高考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