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热议我国高校如何转变行政化倾向

2010年03月09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行政化倾向是社会“官本位”心态的表现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大学校长助理夏之宁告诉记者,在一些高校,有的教授宁愿放弃一些学术成就,也愿意去行政部门当个副处长,或者到行政部门做兼职,这样就有调控资源的权力了。

  “现在一些留校毕业生,也愿意往科长、处长的岗位上发展,不愿意搞科学研究。”饶子和直言不讳,“有的时候一个处长的位置有多位教授竞争,在大学校园里,这是令人担忧的现象。”

  “大学的行政化倾向,不是大学或者教育主管部门不作为,而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这样说。

  沈志刚分析说:“行政化倾向不是高校特有的,而是社会上广泛存在的‘官本位’心态在高校的表现,有了权力,就能掌控更多的资源。而高校是我国目前少有的保留着完整的计划经济体制特征的单位,从招生到就业、从专业设置到课程建设、从教师招聘到学校领导任命,从每一项经费的下拨到每一项成果的验收,都是政府在管。”

  “目前,社会上有一个很清楚的行政体系,高校如果没有现在的管理模式,在运作过程中也会碰到很多困难,比如不知道该和谁对话,找不到主要负责人,让你很难办事,使学校发展受阻。”李培根说,“此次《规划纲要》文本中提出,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学校的‘去行政化’要随着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适应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和社会其他方面配套改革协调进行,逐步推进。”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