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答记者问:公平和质量是教育发展时代追求

2012年03月12日 来源:中国教育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新增教育经费要用在确保教育公平上

  针对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有记者问,如何保证这笔巨大的经费花在“刀刃”上?

  张平委员介绍说,按照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山西去年教育经费增加60亿元,今年将增加100亿元。对于这笔经费,全社会都在关注两个问题:一是怎么用,二是怎样用得更廉洁。这也是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近年来,山西先后投入300亿元用于“校安工程”,现在全省70%以上的学校完成了改扩建。这个过程有非常严格的监督机制,从省、市、县一直到乡镇和学校,监察机关和审计机关同时介入。此外,还建立了责任书制度,谁是承建者,当时校长是谁,都有记录。今年山西增加的100亿元教育经费,将更多地用于学前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及全省教育资助体系建设。

  张平委员说:“我们努力做到了三点:一是领导有力,二是监管非常严,三是让老百姓直接参与,从而确保把钱花到教育最需要的地方,让老百姓放心。”

  钟秉林委员则认为:“媒体和公众现在还不宜过于乐观,因为实现4%的目标任务还很艰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才能确保4%今年到位。”

  在增加的教育经费使用上,钟秉林委员建议,政府应该在财政性教育经费的配置结构和配置方式方面进行优化,使经费配置和发展目标相符合。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育都有自身的发展目标,对于学前教育、职业教育、高中教育,应该积极促进、大力发展;对于义务教育,则要保证均衡发展;对于高等教育,主要是提高质量;民办教育也要促进发展。

  钟秉林委员认为,对于高校来说,一是要把钱用好,即加强预算论证,加强管理,使它能发挥出最大的使用效益;二是管好钱,主要是加强预算和审计,同时接受相关部门的审计和监管,以及媒体和公众的监督,对纳税人负责、对老百姓负责、对社会和国家负责。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