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答记者问:公平和质量是教育发展时代追求
2012年03月12日
来源:中国教育报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是推进素质教育
有位语文教师自觉进行教学改革,但后来一些家长向学校投诉,说他“把学生教得不听话了”,这位教师因此受到学校调查。无奈之下,他给媒体写了一封万言信,诉说自己多年来推行素质教育的努力,以及遭遇的挫折和困惑。
如何看待教学改革者的孤独感?在现行体制下如何寻找教育改革的突破点?对于记者讲述的案例及引发的问题,委员们明确表示,教师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不同的教育理念下进行教育实践,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及家长、社会应当给予理解和支持。
钟秉林委员说:“教育界内和教育界外应该协同起来进行改革,因为我们要为社会培养人才,尤其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中小学生到底应该掌握什么样的知识点,对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这些是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的。”
“客观地说,现在仍然有不少地区和学校‘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推进素质教育是我们坚定不移的目标!”李和平委员说,如何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包括教学内容的设计、教育环节的衔接等,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来说都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因此应该鼓励每位教师来做这些事情。
“教育改革的过程要允许有一些个性化探索,尤其要有宽容、理解的氛围。教育系统要鼓励教师勇于创新,对他们做得不到位的地方也要加以必要的引导。”李和平委员说。
作为中学校长,刘长铭委员并不认可家长经常对教师说的一句话,“我孩子交给你了”。他认为,教育质量应该是全方位的,不仅指学生的学习成绩、考试分数,还包括人格、性格、体质的发展。而这些是教师无法完成的,也是学校无法单独承担的。
“家长作为教育者的角色是不可替代的,特别是在孩子品格发展、人格养成、内心世界塑造等方面,家长比教师起的作用可能更大。”刘长铭委员说。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学信网官方微信
扫一扫,关注学信网
微信号:chsi_chesicc
微信号:chsi_chesicc
高考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