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热议:年轻人为何不好找工作?

2013年03月06日 来源:中国青年网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6日电(记者吴楚 李正穹 吕芮光 刘洪侠)26次,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所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就业”的次数。

  “我们把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重点人群就业工作,提高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水平,五年累计投入就业专项资金1973亿元,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2800万人,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830万人,保持了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在总结过去五年的政府就业工作时,温家宝总理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说。

  详实的数据表明了政府在促进就业方面所做的努力。

  高校应届毕业生数量年年新高,就业压力不减

  在北京大学校园内,中国青年网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流连于校园招聘会横幅前的学生。其中一位法学院大四学生告诉记者,他目前还没有确定毕业后的工作,尽管早在2012年下半学期就开始各处投递简历,也收到一些offer,但总感觉不很满意,“或是待遇不好,或是不解决户口问题,或是工作本身没什么意思,而且还有春招,所以一直悬着没定”。

  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资料显示,我国2009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11万人,到2010年6月份,有275万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签约率为45%。2010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631万人,2011年全国大学毕业生数量已达671万人。而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将达680万人,2013年更是创历史新高的699万。可以预测的是,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会减少。

  全国政协委员、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央委员高美琴此次专门提交了一份《关于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建议》的提案。她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这一提案进行了长期的调研,“大学生面临就业困难的原因,包括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用人单位供职数减少,高校招生人数、应届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高校课程设置与就业需求脱节,多数学生就业观念陈旧、不敢尝试自主创业,高校就业指导体系滞后于社会发展,失业保险制度不够完善等。温总理的报告中提到要促进就业,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中国青年网记者也同时采访了上海工程大学学生处处长、就业中心负责人徐阳。一直帮助应届生处理就业事务的徐阳认为,所谓的大学生就业难,仍属于结构性的问题,“偏远地区、生产第一线仍需要大批优秀的高校毕业生,但许多学生还是想方设法要进办公楼当白领,这就造成了人才市场的失衡”。他认为,当务之急,是要鼓励大学生走进基层、走到生产第一线。“大学生毕业,能够干各行各业。当这个观念能为社会接受时,才是解决了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根本。”徐阳说。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