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学历查询网站、教育部高校招生阳光工程指定网站、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报名和调剂指定网站

 | 注册 | 登录 | English

梦依翰墨是“痴”、醉,此生奋写来者书
——浅谈张志和的书法艺术

2011年01月06日 09:44     来源: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

    我与志和同志相识、相知,皆缘于书法。是他锲而不舍、坚毅不拔的书法实践,是他书法作品中所展扬的精神、意境与人格、人品,让我日益明其志,懂其“音”,察其心,知其人。

    有人说,书法主要靠天赋,练是练不出来的。对此,不敢完全苟同。因为志和同志的习书历程已雄辩地证明了此论的偏颇。志和同志自幼迷恋书法,酷爱翰墨,堪谓成“痴”成“瘾”。他九岁开始临池,迄今凡四十年矣!从小学至中学再大学,翰墨之情日久弥深。读书之余,不避寒暑,临池不辍;见到名帖,更是如饥似渴、反复体味。1992年,志和同志有幸列启功大师门下,兼修古典文学和书法艺术。对于书法,他更是珍惜机缘,夜以继日,发奋苦攻。在启功先生的倾心相授下,其书艺日见精进,对书法艺术的理解与感悟亦实现了质的飞跃。后来他虽做了教授,并成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但仍以甘做小学生的态度,临池不苟,不敢稍有懈怠,个中艰辛,冷暖自知,亦非常人所能想象,真可谓“墨池笔冢”、“汗水成河”。汩汩的汗水浇铸成志和同志书法艺术的坚实根基,无尽的付出孕育了他今日在书艺方面的突破和创新。环顾当今的书法界,在用心之诚、用功之深方面能出其右者,恐不多矣!

    志和同志的书艺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其根本原因,在于他继承和发扬了我国优秀的传统书风,始终严格遵循了书法艺术的创作规律,正确处理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坚持走在继承中发展、在继承中创新的书法正道。对于古人与前贤,几十年来,志和同志总以虔诚、执着之心,孜孜以求,厚积博采。他从八法入手,初追柳楷,继探欧、虞、褚、薛,从晋唐诸圣到宋元明清各位大家,由源及流,广撷约取,穷究精研。对楷、隶、行、草诸书体,亦反复浸淫,无不兼擅。同时,他亦深知,书法艺术的真谛是忌因循,反泥古,重创造,贵出新。否则,只能成为“书匠”,绝不能成为“书家”,更遑论大师。因此,他在长期的书艺探索中,一贯坚持既师古又不泥古;既尊重名家,又不为其所牢笼;既认真对待每一名帖,却又从不拘泥于某一家某一体;既在用笔、结体、章法、书理诸方面下苦功夫,同时又十分重视将个人的情趣与感悟融入其中,着力寻求笔墨与心灵的契合,做到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日常习字、创作,既严从法度,置各种基本的书法要素于法度之中;同时又苦心孤诣地求变化、开生面,写出自己的体段,达到一切又莫不在法度之外。为尽到一个书法家的责任,他一方面只争朝夕、分秒必争;另一方面则始终坚持一步一个脚印,不偷一日之懒,不掺一丝之假。在几十年的习书路上,志和同志蔑视一切浮躁、哗宠之举,摒弃一切所谓的“捷径”及浅薄之风,宵衣旰食、日日不忘的是继承、发扬中国的书法艺术传统。更为可贵的是,随着对书法艺术认识、理解的不断深化,他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书法艺术到了一定程度,书家腕底所涌现的则是文化积淀,则是书家个人的学识、气质、精神与境界。换句话说,写字本身就是人生的一门大学问。没有深厚的学养,不能真正领略与把握做人的真谛,一个人的书艺则永远都达不到一流境界,也始终登不上大雅之堂。为此,多年来,志和同志在努力攀登书法艺术高峰的过程中,一方面孜孜不倦的学习中国的古典诗、词、文、赋,积极从中汲取发展书艺的精神营养;另一方面则又广泛涉猎世界文学、历史、哲学、绘画等领域的名作、专著,不断扩大自己的眼界,丰厚书艺创作的人文土壤。在博学善悟中以学问促书艺,以书艺厚学识,并将这一切渗透到笔端和字里行间。回顾志和同志几十年的书艺求索之路,诚如王国维先生之论,已越过了“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第一、第二境界,达到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之第三境界也!每次展尝志和同志的书法作品,总觉一股清气扑面而来,令人耳目一新。其今日书貌,端庄大气,厚重宽宏,疏朗洒脱,丰伟刚健,俨然已成自家面目。其楷书结体萧峻,点画精微,筋骨神俊,舒展圆厚,含诸家笔意,又迥然推陈。称他的楷书独步当今,窃不为过矣!其行书、行草与草书,因其有精厚的楷书功力,写来飘逸飞动,收放自如,神韵兼得,风姿别具。再稍假时日,必至峰巅矣!

    古人云,字如其人。书者,心之迹也。此论大致不谬。中国近两千年的优秀传统书风,历来倡扬德艺双馨,有字无 者向为人所不齿。志和同志在几十年的书艺生涯中,始终笃奉“志于道,游于艺”,“欲成好书必先做好人”的信条,历来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从艺。他立志书法,在于宏“道”,在于扬艺,在于继承、发展中国的书法艺术,在于履行一个书法家对社会、对人民的义务与责任。因此,他从不为名利所累,为俗气所扰,在勤奋、刻苦中,能耐住寂寞,守得住清静,真正做到了“宁静致远”。这些反映在其书法作品中的,则是一种静气、大气和骨气。他律己苛严,治艺肃谨,作品不臻妙境,绝不示人。众所周知,他对楷书情有独钟,用力用心极深,成就亦最为突出。即使如此,他在临习二十五年后仍不敢以楷书示人,更极少举办个人书展。志和同志家境清寒,但始终牢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古训,绝不贪财,更不会收取任何不义之钱。贫者求字,分文不取;志同道合者求字,慷慨应允;凡是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从不推辞并一丝不苟完成。在成就、声誉面前,他一贯自警自醒,做到“为而不恃”。他最在意的,是作为一个书法家,今天该做什么,明天该做什么。近年来,他还常以书法作品回报社会,为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尽心尽力。年初,他一次就向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五十幅价值超千万元的书法精品,用以资助家庭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时下,在不少地方,红尘滚滚,物欲横流。失志丧德者有之,弄虚作假者有之,见钱眼开、媚俗昧心者有之。在书界,浅尝辄止、轻视传统与基本功、沽名钓誉者亦有之……在此种情况下,志和同志的德艺与人品人格,就显得殊为可贵,既令志趣相投者敬佩,也让一些人羞愧汗颜!

    一份付出,一分收获。志和同志目前的书法成果,堪谓著作等身,车载船量。在同期、同龄的书家之中,其作品之富,质量之精,实属罕见。这些年来,他先后已有近百幅力作,或作为中小学教材;或立碑刻石于名胜之地;或收藏于故宫博物院、人民大会堂、中国美术馆;或搭载神舟六号遨游太空;或作为国礼赠送外国政要;或由著名出版社结集或单册出版……对其书法作品,识者好评如潮,赞叹有加。目前,志和同志在书坛的声誉与日俱进,并正在对中国的书法艺术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书法是世界上一门独特的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不断发扬、升腾这门艺术,是当今所有书家和书法爱好者的历史使命与责任。在此方面,志和同志已经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他正值盛年,希望他在未来能做出更大的贡献。学无止境,书法艺术亦无止境。期待志和同志逾山千重志不懈,征程万里勇如初,在书法艺术方面,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本人对书法艺术是门外汉。源于对志和同志书德书艺的了解和感佩,基于对我国传统书法艺术发展前景的关切与期待,使我这个外行,甘冒班门弄斧之讳,在他新的书法作品集即将付梓之际,抖胆赘述如上,权作序。

    另,今年春节曾做小诗一首,欲赠志和同志。后因其不律不绝,未敢寄出。现为心迹所使,谨录于后,作为本序的结尾,尚祈不烦:

盘、版皆穿蕉叶疏 ,
千家探罢始换骨。
梦依翰墨是“痴”、醉,
此生奋写来者书。


张 保 庆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

 

 

  404 Not Found (没有找到访问的页面)

出错了

404 Not Found (没有找到访问的页面)
返回首页
 
  ļ վ ϵ ƸϢ Ȩ վ
  쵥λ ѧICP֤030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