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从“三个现象”建言科教体制改革
2011年03月07日
来源:新华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他拿自己所在的单位举例说: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共有博士生导师105人,其中院士17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5人,但一年的招生名额只有90个。“这样好的导师资源不能利用,实为可惜啊!这明显是计划经济体制和严重的条块分割造成的资源硬性割裂。”
随着经费的增加,科研单位和高校争夺项目和经费日趋白热化。以至于科研人员只能不遗余力地四处申请项目,无法真正安心科研,许多单位为了拿到项目,不得不“搬出”大学校长、研究所所长牵头这些项目。
对于这一现象,章祥荪委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由于大学校长、科研机构负责人掌握着大量资源,让他们担任项目组长,很容易拼盘式地集成成果。而科研人员有了这样的项目组长,由于不担心交不了差,创造性就大打折扣,这样的项目很难有世界性的创新成果。
对此,他建议,科研管理部门应限制这样的大项目负责人,甚至应取消这种成果拼凑、人员混杂的科研项目。
在说第三个现象之前,章祥荪委员先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俄罗斯数学家佩雷尔曼虽然破解了美国克雷数学研究所悬奖100万美元的庞加莱猜想,但他没有去领奖。之前,佩雷尔曼还拒绝了去领取菲尔茨奖等奖项的奖金,而是选择和他的母亲一起过着清贫的生活。
讲完这个故事,他话锋一转:“目前,各种不利于人才成长的潜规则愈演愈烈。在这样环境下,这种现象不可能得到提倡,希望科学家们的工作环境单纯一些。毕竟,一个在世界科技界有可见度的创新成果需要一个科学家多年、甚至一辈子的辛苦劳作。”
发言的最后,章祥荪委员说,科研体制改革不只是政府部门的事,也是我们科技人员和教学人员的义务。在当前全国上下对自然生态的关心已经成为时尚的时候,我们也应当开始关心科技和教育的生态问题了。
简短而又切中时弊的发言结束,会场上经历短暂的沉寂后,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上一页 [1] 2 |

学信网官方微信
扫一扫,关注学信网
微信号:chsi_chesicc
微信号:chsi_chesicc
高考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