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秀生:把高校党建放到经济发展全局中谋划

2010年03月08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稿对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提出了“推进工作创新,增强生机活力”的新要求,省委高校工委作为负责全省高校党建工作的部门,必须有新的认识和作为。我认为,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把高校党建工作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去谋划,形成有效的思路和策略。

  形势的快速变化要求高校党建改革创新

  概括而言,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对高校党建工作提出新挑战。从国际上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围绕市场、科技、能源和资源的全方位竞争更趋激烈,以思想文化为基础的软实力竞争日渐凸显,东西方文化和思想越来越呈现出空前的交流、交融和碰撞,这些变化既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一方面,全球范围内经济交流与合作的进一步扩大,促进了中外教育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高等教育也面临着全球范围内师资、人才以及优秀生源的争夺。从国内看,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经济文化科技实力显著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但经济持续发展的压力很大。同时,社会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呈现新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高校应对激烈国际竞争的能力,如何适应社会的新变化、市场的新要求,加强和改进高校的各项工作,是时代赋予高校党建工作的新使命,要完成这一使命需要不断推进高校党建工作创新。

  把高校党建放到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谋划

  在这种情况下,要树立大党建观,把高校党建工作放到高等教育发展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去谋划。当前,山东省已站在新的起点上,正在向经济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迈进。要实现这个目标,无疑需要高等教育的强力支撑。省委高校工委作为承担高校党建工作的职能部门,责任重大。我们必须努力适应两个转变,一是经济发展全局中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二是高等教育发展由外延扩展到内涵提升的转变。高校的党建工作要通过两个紧密结合,实现两个促进发展,即高校党建工作要紧密结合高等教育的发展去做,通过加强党建工作,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高等教育的发展又要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去组织实施,通过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供人才智力科技支撑和组织保证,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围绕关键问题抓好党建工作

  把高校党建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去谋划,必须紧扣高校的职能,围绕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社会服务等工作来开展,特别要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业绩来检验党的建设成效。总的要求就是,强化措施,抓好落实,让高校党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首先,要面向经济主战场抓好山东高校党建。目前,山东省正在加快实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省会建设等重点区域带动战略,高校党建工作要在遵循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前提下,积极引领和推动高校发挥人才优势和科技优势,大力增强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大力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大力推进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的全面合作,让高校师生努力成为山东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的重要生力军,使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和当前市场经济需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机结合,使教育事业的持久生命力与蓬勃生机相得益彰。

  其次,要坚持面向基层,这是高校党建工作的最大实际。目前,山东高校基层党组织总数已经达到10577个,党员总数已经达到170656人。高校党建面临许多新问题,迫切需要我们深入实际,潜心研究。

  再其次,要努力让群众满意,这是高校党建工作的最高标准。高校党建工作做得如何,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看社会满意不满意,学校满意不满意,教师满意不满意,学生满意不满意。要做到群众满意,其前提是要提高业务本领。我们要按照中央要求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积极把“学习型”内化为一种强烈责任,外化为一种实际行动。通过学习,切实提高高校党建水平和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提高群众满意度。 

  最后,要着眼解决实际问题,这是高校党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近年来,我省高等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呈现出一系列阶段性特征。一是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但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相对不足,还不能很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些高校学生都往里挤,有些高校则招生比较困难。二是高校建设投入力度比较大,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部分高校债务比较沉重,有的甚至财务运转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高校的改革发展稳定。三是网络化、市场化进一步发展,互联网、手机等现代传媒和通信工具,已经成为高校师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娱乐交往的重要途径,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导致高校师生的价值取向多元化趋势更加明显,对如何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创新党组织设置模式、活动内容和方式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解决上述问题,高校党建工作是重要的思想保证、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我们一定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锐意改革,积极进取,努力推动高校科学发展,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 齐秀生)

  

《中国教育报》2010年3月7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