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舞人心 催人奋进:代表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03月05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

    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这是代表在热烈鼓掌。 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

 

  中国教育新闻网北京3月5日讯 温家宝总理在今天开幕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在人大代表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全国财政用于教育支出五年累计2.43万亿元,比前五年增长1.26倍。农村义务教育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对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全部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使1.5亿学生和780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受益。代表们表示,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一系列数字都充分说明,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教育厅厅长路钢表示,我们的教育经过这几年的发展,许多热点、难点问题都得到了很好地解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也随之提高。

  代表们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比较详细地总结了各方面的工作,听后令人振奋,而且报告中的亮点很多,如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国家安排专项资金支持2.2万多所农村中小学改造危房、建设7000多所寄宿制学校,远程教育已覆盖36万所农村中小学,更多的农村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县教育局副局长张穹表示,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实实在在,符合农民的心愿,推动了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他提出了自己的四点希望:希望对我国贫困民族地区的“两免一补”政策中的“补”能再提高一点;希望从节约资源的角度出发,加快推进教科书循环使用;希望对农村的学前教育给予更多关注;希望进一步扩大农村初中建设工程规模。

  代表们说,报告全面、客观地总结了过去一年政府的主要工作,同时对新一年的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感到非常鼓舞,特别是温总理在报告中提出的,在全国城乡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继续增加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提高保障水平。适当提高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认真落实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措施。

  温总理的报告中说,要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和落实教师工资、津补贴制度。作为一名基层学校代表,广东省中山纪念中学校长贺优琳希望能进一步提高班主任津贴,以保证班主任工作更加稳定。 (余冠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