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同建言:免费师范生教育期待星火燎原
2012年03月12日
来源:中国教育报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本报记者 张婷
“免费师范生政策实施4年,的确吸引了一批优秀学生到基层从教,但同时,也有不少学生被大城市、好学校截留。这批到好学校工作的学生完全有能力还助学贷款,从这个角度看,国家对他们的投入有一点儿浪费。”一见面,全国政协委员蔡继明就为记者算起了他的“免费”账。
蔡继明,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这位生性耿直的教授在2008年提出了《关于改进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建议》提案。
经济学者怎么关心起教育问题了?说起这个提案的初衷,蔡继明又打起了他的小算盘。2007年,当他在人民大会堂听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免费师范生政策时,出于经济学者的敏感,立刻就对这个“免费”有了兴趣。“师范免费是国家投入的一项好政策,如何让这笔钱发挥更大的作用,作为政协委员,应该建言献策”。
蔡继明认为,国家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基层缺乏好教师的问题多年来一直难以解决,急需国家重视。温家宝总理提出,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导向好,但在实施过程中,可能还需要相关政策的配合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并不是一免费,问题就解决了。”蔡继明说。
提案中,蔡继明认为,第一批免费师范生生源好、受教育的平台较高,日后的就业竞争力强。当他们发现外面的世界比基层的艰苦环境好太多时,势必会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流失和重新择业。他建议,免费师范教育还应该在省及省以下师范院校重点推行。这些学校毕业的学生更能安心于本职工作,有利于基层教师队伍的稳定。而教育部重点大学培养出的名牌免费师范生可以在毕业后,选择在某个时间去农村支教1至2年,而不是原来的10年。
蔡继明的担心并非多余。首批免费师范生毕业时,一些县及县以下学校抢不到免费师范生的问题暴露出来。
一位河南某贫困县的教育局副局长曾抱怨说:“国家推行免费师范生教育,目的是引导和鼓励学生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到最需要教师的农村地区中小学任教。但现实情况是,他们下不到农村就被‘拦截’了。农村学校是‘剃头挑子一头热’。”
近几年,经过多位两会代表、委员及基层教育行政部门的呼吁,免费师范生政策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新的举措。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满一学期后,均可申请免试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免费师范毕业生在农村学校任教服务期间仍享受派出学校原工资福利待遇。此外,教育部还透露,将建立免费师范生录用和退出机制。
同时,蔡继明一直建议的将免费师范生政策向省级及省级以下师范院校扩大的建议,目前也已在试点中开展。据了解,全国有16个省(区、市)也开展了师范生的免费教育,比如新疆、西藏,在全区范围内实行了师范生的免费教育,上海、云南等地在部分师范院校开展了师范生免费教育的试点。
谈起这些改变,蔡继明很欣慰。他说,政策本身就是一个不断修订、调整、完善的过程。“我还是呼吁,国家可以给省及省以下师范院校投入资金,发展免费师范生教育,让本地高校解决地方师资问题。同时,要引导最优秀的人才去基层从教,提升农村教师的待遇和地位,恐怕是绕不过去的问题。”蔡继明说。
张济顺委员:免费师范生实施范围扩至省属院校
在温家宝总理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特意提到“首届免费师范生全部到中小学任教,90%以上在中西部”。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张济顺表示,这项政策对于培养优秀教师、推进教育公平意义重大。她建议,应将政策推广到一些省属院校,使免费师范生的就业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张济顺委员说,华东师大作为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大学于2007年开始实施免费师范生教育,2011年有了第一届毕业生。去年对于免费师范生的就业,特别是一些边远地区,还面临安排和落实就业的困难。去年主要依靠国务院、教育部、各省份教育主管部门的行政手段来落实,将来应采取计划和就业市场相结合的方式。如果将这项政策推广到省属师范院校,为自己全省范围培养老师,或许会更加有利于行政政策同就业市场相结合解决免费师范生的就业问题。
建议链接
蔡继明委员:在中西部综合性大学试点发展师范教育
第一批免费师范生生源好、受教育的平台较高,日后就业的竞争力强。当他们发现外面的世界比基层的艰苦环境好太多时,势必会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流失和重新择业。
国家对师范教育的重视和对中西部基础教育的支持,着眼点不应局限在师范院校内,可以试点在急需教师的中西部地区综合性大学和一般性大学发展师范教育专业,更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解决目前教师培养规模和形式过于单一的问题,更大规模地培养师资,吸引更多的人才到教师队伍中。
相对而言,省级及省级以下学校毕业的学生更能安心于本职工作,有利于基层教师队伍的稳定。教育部重点大学仍培养免费师范生,但要在毕业后,选择在某个时间去农村支教1至2年。
周洪宇代表:中央地方分担地方师范生免费教育经费
经过调研发现,仅靠6所部属师范大学的免费师范生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师资问题。最有可能到农村基层任教的应该是本省师范院校的师范毕业生。因此,根本的出路在于在全国所有师范院校推广师范生国家公费制度。
对于推行师范生公费所需的费用,由于各省份所属师范院校的师范毕业生大多服务于本地的基础教育,本着谁受益,谁买单的原则,同时考虑到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应实行中央、地方分类承担的政策。对于东部经济发达省份,可以考虑让地方政府拿出专项经费,中央政府对免费师范生教育实施好的地方和高校给予经费奖励。对于中部地区,可以考虑由中央政府通过转移支付提供30%,地方政府承担70%的经费来解决免费师范生教育的经费问题。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央政府根据财力,可承担50%至70%的费用。
“免费师范生政策实施4年,的确吸引了一批优秀学生到基层从教,但同时,也有不少学生被大城市、好学校截留。这批到好学校工作的学生完全有能力还助学贷款,从这个角度看,国家对他们的投入有一点儿浪费。”一见面,全国政协委员蔡继明就为记者算起了他的“免费”账。
蔡继明,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这位生性耿直的教授在2008年提出了《关于改进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建议》提案。
经济学者怎么关心起教育问题了?说起这个提案的初衷,蔡继明又打起了他的小算盘。2007年,当他在人民大会堂听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免费师范生政策时,出于经济学者的敏感,立刻就对这个“免费”有了兴趣。“师范免费是国家投入的一项好政策,如何让这笔钱发挥更大的作用,作为政协委员,应该建言献策”。
蔡继明认为,国家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基层缺乏好教师的问题多年来一直难以解决,急需国家重视。温家宝总理提出,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导向好,但在实施过程中,可能还需要相关政策的配合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并不是一免费,问题就解决了。”蔡继明说。
提案中,蔡继明认为,第一批免费师范生生源好、受教育的平台较高,日后的就业竞争力强。当他们发现外面的世界比基层的艰苦环境好太多时,势必会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流失和重新择业。他建议,免费师范教育还应该在省及省以下师范院校重点推行。这些学校毕业的学生更能安心于本职工作,有利于基层教师队伍的稳定。而教育部重点大学培养出的名牌免费师范生可以在毕业后,选择在某个时间去农村支教1至2年,而不是原来的10年。
蔡继明的担心并非多余。首批免费师范生毕业时,一些县及县以下学校抢不到免费师范生的问题暴露出来。
一位河南某贫困县的教育局副局长曾抱怨说:“国家推行免费师范生教育,目的是引导和鼓励学生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到最需要教师的农村地区中小学任教。但现实情况是,他们下不到农村就被‘拦截’了。农村学校是‘剃头挑子一头热’。”
近几年,经过多位两会代表、委员及基层教育行政部门的呼吁,免费师范生政策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新的举措。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满一学期后,均可申请免试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免费师范毕业生在农村学校任教服务期间仍享受派出学校原工资福利待遇。此外,教育部还透露,将建立免费师范生录用和退出机制。
同时,蔡继明一直建议的将免费师范生政策向省级及省级以下师范院校扩大的建议,目前也已在试点中开展。据了解,全国有16个省(区、市)也开展了师范生的免费教育,比如新疆、西藏,在全区范围内实行了师范生的免费教育,上海、云南等地在部分师范院校开展了师范生免费教育的试点。
谈起这些改变,蔡继明很欣慰。他说,政策本身就是一个不断修订、调整、完善的过程。“我还是呼吁,国家可以给省及省以下师范院校投入资金,发展免费师范生教育,让本地高校解决地方师资问题。同时,要引导最优秀的人才去基层从教,提升农村教师的待遇和地位,恐怕是绕不过去的问题。”蔡继明说。
张济顺委员:免费师范生实施范围扩至省属院校
在温家宝总理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特意提到“首届免费师范生全部到中小学任教,90%以上在中西部”。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张济顺表示,这项政策对于培养优秀教师、推进教育公平意义重大。她建议,应将政策推广到一些省属院校,使免费师范生的就业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张济顺委员说,华东师大作为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大学于2007年开始实施免费师范生教育,2011年有了第一届毕业生。去年对于免费师范生的就业,特别是一些边远地区,还面临安排和落实就业的困难。去年主要依靠国务院、教育部、各省份教育主管部门的行政手段来落实,将来应采取计划和就业市场相结合的方式。如果将这项政策推广到省属师范院校,为自己全省范围培养老师,或许会更加有利于行政政策同就业市场相结合解决免费师范生的就业问题。
建议链接
蔡继明委员:在中西部综合性大学试点发展师范教育
第一批免费师范生生源好、受教育的平台较高,日后就业的竞争力强。当他们发现外面的世界比基层的艰苦环境好太多时,势必会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流失和重新择业。
国家对师范教育的重视和对中西部基础教育的支持,着眼点不应局限在师范院校内,可以试点在急需教师的中西部地区综合性大学和一般性大学发展师范教育专业,更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解决目前教师培养规模和形式过于单一的问题,更大规模地培养师资,吸引更多的人才到教师队伍中。
相对而言,省级及省级以下学校毕业的学生更能安心于本职工作,有利于基层教师队伍的稳定。教育部重点大学仍培养免费师范生,但要在毕业后,选择在某个时间去农村支教1至2年。
周洪宇代表:中央地方分担地方师范生免费教育经费
经过调研发现,仅靠6所部属师范大学的免费师范生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师资问题。最有可能到农村基层任教的应该是本省师范院校的师范毕业生。因此,根本的出路在于在全国所有师范院校推广师范生国家公费制度。
对于推行师范生公费所需的费用,由于各省份所属师范院校的师范毕业生大多服务于本地的基础教育,本着谁受益,谁买单的原则,同时考虑到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应实行中央、地方分类承担的政策。对于东部经济发达省份,可以考虑让地方政府拿出专项经费,中央政府对免费师范生教育实施好的地方和高校给予经费奖励。对于中部地区,可以考虑由中央政府通过转移支付提供30%,地方政府承担70%的经费来解决免费师范生教育的经费问题。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央政府根据财力,可承担50%至70%的费用。
1 [2] [3] [4] [5] 下一页 |

学信网官方微信
扫一扫,关注学信网
微信号:chsi_chesicc
微信号:chsi_chesicc
高考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