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控诉河南高考生遭不公 一本录取率仅3%

2010年03月15日 来源:河南商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建议

中央财政拨款支持中西部高校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教育厅厅长蒋笃运说,高水平的大学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还有其他的重要资源,包括重点大学、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等。

娄源功说,应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支持,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等。

而且,要新增招生计划向中西部高等教育资源短缺地区倾斜,扩大东部高校在中西部地区招生规模。

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大学党委书记郑永扣建议,国家在中西部具备条件的地方高校中,重点支持一批区域性高水平大学,而且,中西部“211”工程高校建设由地方财政投放为主,转变为中央财政投入为主。

另外,由中央财政拨出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中西部地方高校化解债务危机。

 

出台法律保障教育公平

娄源功说,针对上述教育不公平问题,根本解决方法是制定《教育投入法》,规范各类教育主体的办学投入,保障教育公平,优化教育结构,调整教育布局,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投入。

娄源功提出,建议可以考虑将省部共建地方大学直接纳入国家即将启动的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支持之列,在办学经费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与此同时,在相关办学政策,比如学位点布局、博士招生指标分配等方面,对省部共建大学给予政策倾斜,使他们与211工程大学享受同样的政策待遇,成为中西部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从根本上解决高等教育不公平的现象。

招生名额不能区域分配不公

娄源功说,解决教育不公最直接的方法是根据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增加高水平大学在中西部地区的招生名额,给中西部地区考生更多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

此外,在招生名额的分配上不应出现区域分配的不公现象,不应成为某一特定地区的“地方高校”。

“相反,要合理向中西部教育欠发达的地区倾斜,给这些地区的孩子更多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这也是教育公平最直接的体现。”娄源功说。

蒋笃运建议,中央在项目、资金分配中强化“人均”、“生均”概念,保证人口大省拿到平均数,在此基础上,再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