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异地高考:公平教育还有多远?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本报记者 江娜
“我周围很多工友,到城市很多年了,可是孩子在当地考不了大学,只好送回去读高中,因为教材和考试方式不适应,很多孩子学习成绩下滑;还有的青春期叛逆引发心理问题,只好有一个家长放弃工作回去陪读,一家人两地分居。”江苏省苏州市首位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曹勇告诉记者。
曹勇所说的这个问题被称作“异地高考”。在2.6亿外来务工人员像候鸟一样离开家乡,渴望“自由迁徙”的今天,在今年两会上格外引人关注。
3月5日,在江苏代表团全体会议结束之后,旁听了会议的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刚走出会场,就被记者团团围住,对异地高考问题进行提问。
袁贵仁说,去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四部委《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并要求各地年底前出台具体政策。“教育部将尊重各省市区政府的实施办法,因为各地情况不同,他们因地制宜,考虑了种种因素。”
另外,他也希望社会能对异地中考、异地高考多一些耐心。“我们解决义务教育问题用了10年时间。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称,‘初步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问题,现有1260万农村户籍孩子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袁贵仁说,“但是,提出解决异地中考、高考问题才半年,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要完全解决,达到人人满意的效果是不可能的,政府也会积极解决、统筹协调本地学生和外来学生的考试权益问题。”
据悉,目前除了西藏,其他所有省市区都制定了工作方案,有26个省开始解决中考问题,9个省包括江苏开始解决高考问题,其中江苏异地高考方案公布后,被网友称为“史上最大方”的方案。
3月6日,记者又为此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
“江苏是外来务工大省,外来务工人员为我们城市的建设、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当然,我们现在讲教育公平可能主要是讲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的问题,目前,在义务教育阶段,外来务工人员包括农民工子女在江苏学习的人数大约是90~100万人,他们与我们城市居民子女完全没有差别。”沈健说。
在这一点上曹勇代表也非常认同,他自己的女儿今年上小学二年级,和城里孩子一样享受着义务教育。他所关心的高考问题,在江苏也正在逐步得到解决。2012年最后一天,江苏省为外来务工人员送上了一个新年“大礼包”——公布了江苏异地高考方案实施意见。
“江苏省出台的意见被评价为几个‘最’:最及时——从2013年就开始实施;最公正——对父母不设社保门槛,在江苏有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包括租赁的房子都可以;最科学——你注意到我们出台意见中是‘来苏务工就业人员’而不是‘进城务工人员’。”沈健对记者说。
异地高考政策实行有没有阻力?会不会对江苏本地的生源增加竞争压力?对这个问题,沈健回答说,江苏高教资源丰富,“平均每100个报名参加高考的考生,有85个能上大学”,而且,一些名校也愿意在江苏省增加招生名额,不会给本地生源带来太大影响。
“推进异地高考实际上就是为了落实我们每个公民的平等受教育权,这也就是教育公平。”沈健说,“袁部长讲到今年全国异地高考符合条件报名的考生大约有3000多人,其中,我们江苏省就占了347名。”

学信网官方微信
微信号:chsi_ches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