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委员建言创造公平就业机会

2011年03月08日 来源:湖南日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本报记者 徐蓉 张斌

  【民生热词】

  就业公平

  在就业难的大背景下,人们呼唤就业公平。

  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十二五”时期,坚持把增加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为全体劳动者创造公平的就业机会。这为无数即将就业的民众带来温暖与希望。本报记者请代表委员就如何促进就业公平进行探讨,为就业难支招献策。

  【代表委员声音】

  赵湘平代表:关键是要制订公平公正就业扶持政策

  随着大学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方向发展,青年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政府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杜绝就业不公平行为。去年,省政府规定,凡是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招聘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必须经过公开考试,由人力资源行政部门统一命题,统一从专家库中派出面试官进行面试,并严厉查处就业中以权谋私的行为。国家从今年开始改变公务员招考政策,不从应届毕业的大学生中招考,将各种加分政策取消,导向非常清楚,就是希望公务员招考公平,希望公务员队伍有基层工作经验。

  关键是要制订公平公正的就业扶持政策。这些年来,湖南在帮助下岗职工和零就业家庭扶助等方面,都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得到公众的好评。近年来,大学生就业紧张,省委、省政府着手研究具体的、行之有效的政策,帮助广大大学生实现就业。

  2008年9月,省委、省政府出台托底政策,对毕业半年没有找到工作的大学生保障基本生活,大学毕业半年没有找到工作,只要到劳动部门登记一下,就给予500至700元的生活补助。2008年湖南毕业的大学生近30万人,而来登记领补助的大学生不到3000人。我们分析,大学生不想吃补助,他们迫切希望工作,学以致用,用自己的劳动获得收入。

  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支持大学生创业的系列扶持政策和促进企业接收大学生见习的制度,支持大学生尽快就业,成效明显。2008年,省直部门和长沙市先后出台政策支持大学生创业。这个政策对所有大学生是公平的。例如大学里开设创业培训课程,让老师指导学生开始创业实践。长沙、湘潭、株洲三市设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在办公场地租金、税收减免、融资贷款等多方面给予支持,所有大学生平等享受这些扶持政策,激发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同时,省直部门与企业进行对接,共同建起了大学生就业绿色通道,例如步步高商业连锁公司每年拿出2000个职位招聘,先在企业见习,见习期间拿工资,社保部门给予企业社保补贴,见习结束后就顺利就业了。通过多种政策实施,长沙大学生初次就业连续3年达到了73%至74%。

  张剑波代表:老往一个地方挤,找工作的路就会越走越窄

  就业难,难在各部门都在设置门槛。

  全国人大常委会已颁布实施《就业促进法》,就有促进公平就业、反对就业歧视的内容: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权利,各级政府要创造公平就业环境,消除就业歧视,制定政策、采取措施对就业困难人员给予扶持和援助。我认为,大学生就业尤其需要消除就业歧视,给予扶持和援助。

  行政事业单位招聘人才只是大学生就业的一个渠道,为什么这样受欢迎,这样受关注?背后深层次原因就是行政事业单位有社保、养老保险、医保、住房公积金等稳定保障,退休后福利好,所以大家都往这条道上挤。促进就业公平需要创造公平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基本保障全覆盖、均等化。不解决这些问题,大家就会老往一个地方挤,找工作的路就会越走越窄。大学生就业难题就没有真正解决。

  现在,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难,一方面又是用工荒,许多企业招不到人,只得不断提高工资待遇吸纳人才。

  这种市场信号说明教育要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大学生也要放下身段适应市场实现就业。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从一开始就针对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加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大学期间有一半时间在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培养做人品格。连续5年,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

  中国现在是全球制造中心,急需动手能力强、有实践经验的人才。市场需要的是包子,如果你总认为自己是香喷喷的蛋糕,不愿放下身段,市场当然不欢迎。希望大学生放下身段,先做市场需要的包子。

  陈振东委员:加强媒体监督,效果会很好

  在香港,并不是你招聘的单位招完人就能定案的,还需要别的部门进行监督审查。否则,廉政公署早就介入了调查。

  我的公司要招一个员工,至少也要保证10个以上的人来报名,才能开始招聘,这样确保招到真正需要的有用人才。招聘条件要在保证招聘到真正人才的基础上尽量放宽,如公开招聘过程,公开学历等。公开就是十个八个你去挑。只有一个人报名,必须放宽条件重新进行招聘。

  近年来,国内公务员的招聘从完全的内部操作到公开招考,无疑是很大的进步。但是,如果打着公开招聘的名义以公谋私,不仅严重损害公开招考的公信力,更使社会的公平秩序被扰乱。加强监督是促进公正的有效手段。建议加强媒体监督,效果会很好。现在,传媒资讯非常发达,媒体要勇于承担社会舆论监督的重要角色。媒体对社会热点、难点关注让事件公开,舆论监督能促进事件公开公正解决。

  陈振东希望媒体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同时,发挥监督职能,促进公共机构用人的公开透明,为全社会提供一个公平和谐的就业竞争环境,促进整个社会和谐进步。

  (本报北京3月7日电)